第133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捉虫)

预考成绩出来极快,刚考完一个礼拜,田蓝还在新盖好的淀粉车间里跟着技术员一块安装机器,大喇叭里就响起了通知。

分数出来了,筛选名单也上墙了,请广大考生自行前往公社中学查看。

这回不知道是不是心疼考生会遭遇大型社死现场,反正广播里没报名单。

刚刚招揽进淀粉作坊的社员们立刻催促田蓝:“快去快去,看看考得怎么样。”

她自己倒无所谓,还忙着带大家工作:“没关系,陈立恒在公社呢,他会看的。”

结果大家比她还着急。

正好有拖拉机送糖去供销社,社员们就硬是将她推上车。

“知道了就快点告诉我们啊。”

田蓝无语,她怎么告诉呀?赵家沟连个电话机都没有,难道她也对着广播吼吗?

拖拉机突突突一路开到公社,将人放在校园门口。

田蓝和拖拉机手打了招呼,就往学校里走。

门卫大爷见了她就乐呵:“兰花花,你考上没有啊?”

田蓝笑着回答:“我不知道啊。我还没过去看呢。”

他立刻催促她:“那你还不快点?快去看!”

真是比她还着急。

田蓝也不耽误了,赶紧往前跑。

学校有个布告栏,www.youxs.org。今年开始,还加了期中考试的排名。

现在,新鲜出炉的校内考试排名被压住了,贴上去的是大家的预考名次。www.pdske.com 西瓜小说网

学校也挺狠的,完全不怕学生承受不住。不仅公布了每个人的成绩,还直接分成红白榜。

不用说,红榜就是通过预考的人名单。白榜,自然是名落孙山。

布告栏前,人头攒动,有人捂着脸呜呜地哭,有人捶着胸口,仰天大笑。人类的悲欢,在此时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显示。

田蓝属于来的比较晚的那一波,根本挤不进去看名单。

她只扫了一眼红白榜的数量,就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一张红榜,四张白榜,单是预考,这所乡村中学就淘汰了80%的考生。

也许,这才是乡村教育真实的状况。

她没穿越前看8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感觉就还好。在她眼中,预考跟高中会考也差不多,她都没听说过,谁高中会考会不通过。

现在亲身经历了,她才知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究竟是什么含义,真的是太残酷了。

秀秀从人群中挤出来,看到田蓝,立刻高兴地喊:“你考上了,兰花花,你考了全市第二!你太厉害了!”

田蓝“哦”了一声,半开玩笑道:“怎么不是第一呀?”

一圈女同学集体围过来,直接捶她。

你要不要脸?大家伙儿都在头悬梁锥刺股的集中学习时,你在哪里?你考这么好,居然还说这种话!

田蓝赶紧求饶:“我开玩笑呢,能考上是我运气好。”

她说的是正经话。

天道酬勤,任何事情都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最好的结果。

这一次高考预考,她基本凭借的都是老底子,都没怎么复习。说实在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考卷比较朴实,题目的难度系数普遍不高。在她看来,还达不到高中会考水平,所以她才能如此嚣张。

“陈立恒呢?你们有没有看到他的名字?”

“看到了。你俩真的太过分了,老九考了全市第5名。他好像也没怎么看书。”

上哪儿看书去呀,从1979年睁开眼睛到现在,陈立恒比她还忙,东奔西跑的,能挤出看书的时间都是奇迹。

得亏上辈子他是个校长,有大量时间看书学习,积累的底子比较厚。

不然,就凭他俩的学习态度,一场预考就能直接将他们刷掉。

别说这所乡下中学了,就是全省,预考的通过率也只有40%。这其中大部分还是没离开过学校的应届考生呢。

田蓝追问众人:“大家考得怎么样?我们赵家沟大队有多少人通过?”

原本还笑嘻嘻的考生们瞬间默然,英子伸手指指自己和另外几位考生,小声道:“就我们通过了。”

田蓝眼睛扫了一圈,没瞧见胡长荣,也没看到吴秀芳。

这不足为奇。

英子和秀秀参加考试前虽然已经离开学校,但离开的时间还短,多少有些底子。后来在高复班唐老师给他们突击一下,效果斐然。

但是胡长荣和吴秀芳这些下乡知青就惨了。

他们下放之前,学校已经停课闹革命,整个中学阶段基本等于白过。

等下乡之后,繁重的农业劳动已经占据了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有空闲时,谁愿意翻书本看呢?大学都不招生了,看书有什么用?

后来好不容易大学恢复招生,又是推荐上大学。名义上招表现好的知青和贫下中农子女,但实际上,普通人想要碰那个天花板无异于痴人说梦。

学习仍然派不上用场。

等到他们年纪一把,正常上大学早就毕业还工作了几年的时候,在让他们重新拿起书本去高考,容易才怪。

这个时代可不是几十年后,触手可及各种学习资料。只要你想学,别说国内985高校,世界排名前10的学校都有网课对公众开放。

现在,你想参加高考,想凑齐高考资料都艰难。

田蓝没瞧见胡长荣,只看到吴秀芳呆呆地站在布告栏旁的沙枣树下。

5月是沙枣花盛开的季节,黄色的小花金灿灿的,香气扑鼻,人在树下待上一会儿,身上落了花,就好像洒了香水一样,满是芬芳。

田蓝走上前,拍了拍吴秀芳的肩膀,安慰她道:“没事的,今年你准备的时间短,来不及。从现在开始,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准备中去,明年再来。”

吴秀芳不吭声,眼睛茫然地看向前方。

半晌过后,她才冒出一句:“我已经没勇气再考了。”

好不容易回城了,又从城里跑到乡下来。名义上说,她是半工半读,即便没有粮本,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实际上呢,她的城市口粮根本不够吃,她也没空去干活。都是她爸妈省下口粮贴补她。

她那么恨他们,恨他们重男轻女,不管她这个女儿的死活。

结果到现在,她还靠父母养着。

田蓝劝她:“大家都一样,高考本来就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事,谁能一边干活一边准备高考呢?”

吴秀芳看了她一眼:“你和老九就是啊。”

田蓝默默,在心中呵呵:姑娘,我们有一辈子的积累。一个大学校长,一个大学教授,要没点儿底子,还怎么混啊?

好在吴秀芳并没有期待她的回答,而是自问自答:“我想,也许我并不适合上大学。那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事。”

田蓝也没再劝她二战。

8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实在太低了,如果二战不成功,那是不是还得三战?参加考试的次数越多,考生的压力也就越大。

吴秀芳今年已经25周岁了,又有多少精力去耗呢?

田蓝帮她出主意:“既然你不打算参加高考,那我就给你派活了。现在淀粉车间刚筹备,缺人的很,你过去干活吧。当然,学习你也不要放下,我们有电视大学。每天下班回去,你得好好跟着电视机学习,千万不能懈怠。”

吴秀芳惊讶:“真的有电视大学啊?我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呢。”

高考生真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的生物。现在学校里别说是电视机班的同学了,就连在校学生也上电大课。

因为他们老师偶然间发现,电视里居然有实验课程,讲的特别详细,连他都从来没见过的实验器材上面也介绍的清清楚楚。

就这样,吴秀芳居然还搞不清楚电大课程的情况。

田蓝都觉得外挂同志好悲催,一点儿存在感都没有。

“当然能上。你想学什么专业啊?”

吴秀芳露出了茫然的神色,作为一个中学都没上完整的人,她哪里搞得清楚大学专业。

“你对会计感兴趣吗?”

“我最讨厌打算盘。”

田蓝谆谆善诱:“会计也未必要打算盘,可以用计算器的,那个速度更快。”

吴秀芳还是摇头:“我看到那些数字我就头痛。”

田蓝无语了:“那你说你想干啥?说吧,又没人会嘲笑你。”

吴秀芳露出了羞涩的神色,吞吞吐吐道:“我……我想当兽医。好了,别笑了,我知道我没出息。”

当兽医能干嘛呀?城里又不养禽畜,就是考上大学,当兽医的话,将来也只能去乡下。最多不过是国营农场,干的还是那些活。

可她就觉得兽医厉害呀。

那时候他们大队的跟牛生病了,跟疯了一样,就连牛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刚好县里兽医站派人下乡搞科普,人家女兽医就看一看,都没上手摸,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再两针扎下去,那头发狂的牛居然渐渐好了。

当时社员都痛哭流涕,恨不得要给那兽医立长生牌位。

她第一次感觉是那么羡慕一个人,不是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是因为她的能力。

她凭借自己的手艺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需要。

这对在重男轻女家庭里长大的吴秀芳是极大的震撼。她也希望自己会变成那样被需要的人。

只可惜后来公社选拔人去学兽医,她没能选上。

那天晚上她痛哭流涕,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因为没能脱离下田劳动而悲伤,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她的一个梦破碎了。

吴秀芳觉得好奇妙。

她本以为自己会将这段往事埋藏心中,这辈子也不会向任何人提及黑历史。

结果站在兰花花面前,她居然轻轻松松地说了。说完之后,反而浑身轻松。

田蓝不假思索:“没问题,那你就跟着电视学兽医吧。我们养猪场的规模太小了,后面,我们起码每年出栏1万头猪。到时候,要是没技术的话,可养不成。”

其他几个落榜的考生原本还悲伤呢,这会儿听了她的壮志豪言,立刻眼睛发亮:“那养猪场招人不?”

别看养猪又脏又臭,对农村来说,所有可以脱离下田劳动的活都是大家抢着干的活。

只要你在大太阳底下撅着屁股干上一天农活,你就明白为什么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天底下最惨的事了。

田蓝点头:“当然,到处都缺人呢。你你你,你们都过来,马上登个记,回去就开始干活,别耽误挣钱。”

农村社会考生愿意复读的凤毛麟角,考一次就已经是撞大运,运气不好,那就拉倒呗。

原先还惆怅不已的考生们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伤春感秋,赶紧撸起袖子报名,准备上工养活自己吧。

放眼周围十里八乡,有哪个公社跟他们向阳公社一样,单凭一个熬糖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听田蓝的意思,后面还有万头养猪场,需要上百号员工的淀粉厂,就连糖坊和酒坊也要招人,更别说养鸡场还要再盖鸡舍呢。

校长过来看动静,本来还想着要怎么安慰这般考生。一看大家伙儿的动静,得,人家调整的比他这个校长还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都回去干活吧。

田蓝扯了一嗓子:“物理考到80分以上的都站出来啊,电视机组那边缺人。”

刷刷刷,立刻站出了七八个人。

田蓝直接招呼胡长荣:“你,快点,带他们过去。订单多任务紧,大家现在都在加工,加点呢。”

话说完了,她又想起来他们的电视机属于实验室产品,赶紧找补,“我的意思是说,有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需要我们的产品作为对照和参考对象。”

大家伙儿当没听见,七八号人一哄而散。

田蓝又开始喊:“自觉动手能力还可以的,眼睛够亮的,都站出来。农机站那边忙死了,大家都恨不得自己是三头六臂。赶紧去支援。”

考生们惊讶不已,他们就这样直接去农机维修站?

当初农机站招人的时候,好几个才选一个,厮杀的很惨烈的。

田蓝一本正经:“你们都经历过两场考试了,不比他们少啊,当然可以去。快点吧,吴秀芳,你带他们过去。”

现在农机维修站真的很缺人。

因为作为8级工,吴师傅带着徒弟们做熟了拖拉机组装之后,他就有更高的职业追求。

光组装拖拉机那算什么呀,他要自己做农机,真正适合本地农村实用的农机。

没听到电视里的人都说吗?21世纪是现代化的世界,我们要实现4个现代化,我必须先要农业机械化。

没错啊,外挂它自己会选择。

电视机进了农机维修站,天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农机制造的课程。

那感觉,田蓝都怀疑外挂透过电视机对农机维修站的人露出鄙夷的神色:好意思吗?你们管组装零部件叫制作?真不害臊。

真正有能力的人,那是要自己搞制造的。

不会的话,从头开始学。

一项制造与工程技术专业,有23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五六十节课,足够你们好好琢磨了。

吴师傅已经放下话来,他一定要搞出玉米收获机,解决大家掰玉米棒子的绝望。

大家都欢天喜地,提醒他千万不要忘了收山芋的机器。每年夏秋两季收山芋的时候,也很让人怀疑人生啊。

这活,田蓝帮不上忙,唯一能够提供的就是新鲜血液。

去造吧,年轻人们,反正青春是用来煎熬的。好好奋斗,汗水会浇灌出希望的花。

田蓝三下五除二,就把200多号落榜考生全都给安排上了。

暂时没有具体工作的人,都去赵家沟帮忙。学习怎么搞养殖,学习怎么盖蔬菜大棚,学习如何管理人工种植中药材。反正学无止境,只要你肯琢磨,总有很多事能做。

她把人打发走了,自己拍拍手,准备回去接着干活。

校长喊住了她。

先前学校对这些非应届生并不在意,高考有多难,看看录取率,大家心里都有数。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向阳公社中学就没一个考上的学生。应届生尚且如此,何况多少年不抓笔杆子的知青呢。

但是今年,校长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们学校要放颗卫星。

一个全市第二,一个全市第五,那是什么概念啊。

虽然他们市教育水平不行,全市每年也出不了多少大学生。但是,这两位考生的成绩还是给了校长无限的希望。

预考简单又怎么样?能留下的都已经是胜利者了。

在这些胜利者当中排名这么靠前,必须得是大学种子呀。

校长笑容可掬地询问田蓝:“你要去干什么?”

田蓝还没回过神:“回车间啊,我们淀粉车间要投产了。”

校长感觉自己额头上的青筋都要跳起来了。

开什么玩笑?7月份就要高考了,现在5月都已经过了一半,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不把一天24小时拉成4时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还去什么车间?

少挣一天的钱,她不会掉一块肉。

少学习一天,那就有可能是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区别。

田蓝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布鞋,十分诚恳:“布鞋也挺舒服的,我不怎么爱穿皮鞋。”

开玩笑,她从事了这么长时间的农学工作,穿着皮鞋还怎么下田?太耽误事了。

眼看校长脸色不好,唐老师赶紧出来打圆场:“那个,小田啊,你跟我过来下。高考资料你好像还没有吧?赶紧拿着。”

他把人带去高考复习班,现在教室已经空了一半不止。没通过预考的考生继续待在学校里也没啥意义,只有收拾书包回家的份。

剩下的人已经迅速从获得高考门票的喜悦中清醒过来,赶紧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去。

这年代没五三,黄冈中学也不会把他的黄冈密卷给你们用,各个学校之间都彼此提防,绝不互通有无。

因为大家是竞争对手啊。

唐老师拿出来的高考复习资料全是他自己总结的,厚厚的一沓子,还散发着油墨的芬芳。

田蓝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当机立断:“唐老师,你出复习册子吧,咱们可以印了卖钱。”

屋里的学生集体对她怒目相向,开什么玩笑?这可是他们应对高考的秘密武器。

田蓝苦口婆心地劝大家:“我们不能这么局限,你们想想看啊,我们是跟全省的考生站在一个赛场上比拼。跟一个省相比,一个县算什么呀?压根就不是问题。像这种高考册子,我们卖三块钱一本,1万个考生就是3万块呀。同学们,3万块钱,能干好多事了。”

英子和秀秀对视一眼,直接上前,把她拉了下来。

再由着这人信口雌黄的话,估计群众们熊熊燃烧的愤怒火焰会直接将她烧得灰飞烟灭。

田蓝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时代到底有多缺教学资源。要搁在她穿越之前,广大学生同志最愁的是教辅资料太多,来不及写呀。

两个时代的同志真的可以互穿一下,才能深刻体会到彼此的无奈。

田蓝拿着教材,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跟同样被迫拎过来的陈立恒对视一眼,无奈进入好好听课的状态。

唐老师拿着预考卷给大家接连讲了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主要是查漏补缺,让大家搞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究竟在哪儿。这样后面的一个多月,还能想办法再冲一冲。

至于语文和政治,他的原则只有一个字:背。

都到这会儿了,还理解个屁,谁有空去理解啊。赶紧老老实实地背下来。

这招听上去不高级,但实际上很有用。

其实包括数理化在内,你如果能把书上的例题、公式、方程式什么的全都背下来,然后再对照着多做几遍题,你就会神奇地发现,很多题目你以为你看不懂,但实际上就知道该怎么做。

完全是种本能。

当然,这种学霸逻辑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但无论如何都比两眼一抹黑来的强。

好不容易下课了,大家赶紧去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这时代的学生食堂需要每个学生交定量的粮食,一般是玉米面玉米碜,还有高粱米和磨好的山芋粉,小麦就不指望了,全家人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几回的东西,不可能给学生当口粮吃。

至于菜,那是大锅煮出来的清汤寡水,连油花都少见。

想要吃好的,那得自己带。

最近向阳公社的社员们日子过得都还不错,首当其冲就体现在学生们的伙食质量提高了。

不少人带了咸鸭蛋给自己加餐。还有人拿出一瓶子酱,酱里面不仅有豆干,上面还汪着明亮的油,实在是油水十足。

田蓝吃的是陈立恒弄过来的兰花豆和花生米,这二者都是他从农贸市场上买回来的。

现在大家在自留地上种的东西,包括蚕豆和花生这种被认为是粮油作物的出产,也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来卖了,公社完全不管。

因为他们这边风气开放,不少管理严格的公社的社员也挑着担子上他们这儿卖东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向阳公社都有了小县城的美名,因为物资丰富啊。

田蓝就着盐炒花生米,吃玉米面饼子,感觉特别香,再来一口青菜豆腐汤,美极了。

她跟陈立恒分享她新近发现的致富经:“我们应该搞高考复习资料,这不仅仅是挣钱,也是在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减少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公平。”

同样是刻苦学习,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谁考上大学的概率更高?毫无疑问,当然是后者。因为教育资源基本聚集在城市呀。

所有人都知道城里条件好,所有人都想往城里跑。资源越来越倾斜向城市,农村要怎么办呢?

谁都想自己生活的更好,好老师也会用腿投票,想方设法往城里调。光和人谈奉献,不给人以待遇,那是以自以为是的傲慢姿态耍流氓。

田蓝现在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他就另辟蹊径,搞教辅呗。

书本是良师益友,一本合适的教辅,能够解决很多近乎于单兵作战的考生的难题。

陈立恒认真地看着她,相当诚恳地给她忠告:“我们要考虑群众的情绪,不要犯众怒。”

现在大家一门心思拼高考,任何可能有爱他们高考的那都是生死仇敌。

田蓝无奈:“好吧,等这一批高考完了再说。反正这个事儿吧,我觉得真的可以做。也给大家多一条致富门路。”

陈立恒将花生米推给她,认真道:“那你找谁干这事儿呢?7月份高考完了,很快我们就要离开。谁能接手做这个事?”

“唐老师?”

话说出口,田蓝就摇头。

唐老师下个学期估计也不在向阳公社了。

当初一直盯着他不放,坚决不给他平反的人,自己已经蹲了大牢。

组织上正在审核唐老师的材料,到目前为止,他最大的罪名就是有一个不像样的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曾经做过违法乱纪的事。

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应该搞连坐那一套,他的帽子也该摘了。

陈立恒笑了:“那不就结了。”

田蓝发狠:“到了大学,我也可以接着做。这事儿其实没那么难。你发现没有?我们这里居然连前两年的高考卷都没点评。”

两人吃过饭,原本想拿着资料开溜回去自己复习。

然而周围的同学都是监督员。

1980年的同学们集体荣誉感爆棚,兰花花和老九预考考得这么好,高考时必须得放颗卫星。

所以,我们大家必须得督促他俩,不能让他俩松懈,必须得让他俩时时刻刻投入学习。

偷溜什么的,不要想了。饭都吃完了,赶紧回去学习。

晚自习不上到10:00,你好意思下课吗?

田蓝和陈立恒无奈,只能捏着鼻子随大流,乖乖回教室。

等进了教室门,他们惊讶地发现,教室里居然多了台电视机。

唐老师一本正经地强调:“你们的政治我是帮不上忙了,我想啊,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晚上都看《新闻联播》吧,好歹要知道国家大事。”

众人这才表示理解。

他们就说嘛,如此关键的时刻,怎么能看电视呢?

不管《从大西洋底来的人》有多精彩,他们都能抵抗住诱惑,一心扑在学习上。

陈立恒上讲台帮忙调电视机,这时代可没什么有线电视之类的,全靠两根天线来调整电视屏幕的清晰度。

电视机一打开,教室里就响起了小小的骚乱。自诩自制力一流的高准高考生们还是难以抵抗电视机的诱惑,全都抬起头看。

他们自我安慰,他们只是在看新闻。

虽然老师说晚上7点才会播放《新闻联播》。

结果电视屏幕上的雪花消失后,跳出来的不是相声小品,也不是唱戏,而是在讲解题目,讲解的是1979年的高考试卷。

教室里的学生都懵圈了,完全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连唐老师都抓了抓脑袋,满脸疑惑:“现在电视大学还说这个?”

这个电视大学也太奇怪了,经常播放不同的内容,换一个地方,它课程就能不一样。

在实验室里,它播放的就是电机教程。

等换到农机维修站,上面的课程又变成了教人怎么做机器。

难道直线距离都不超过2公里的地方,接收的信息差距能这么大,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吗?

田蓝和陈立恒也相当配合地露出了茫然的脸色,田蓝还先发制人:“老师,以后我们都跟着电视复习吗?”

唐老师抓抓头,胡乱一挥手:“先看看吧。”

他也没有1979年的高考卷。

去年考完的考生,谁也不可能把题目背下来然后复写给他呀。他同样懒得找。

谁知道高考能持续多久呢?当年不也短暂的恢复过高考,然后闹出了白卷英雄的事。

还是去年高考结束后没再出什么乱,又宣布今年继续高考之后,他才愿意带这个高考复习班的。

唐老师就没看电视,摸着良心说,人家讲的挺好,不仅说了原题,还找了同类型的题目做拓展讲解。

陈立恒跟田蓝咬耳朵:“你们那个时候,还有人讲1979年的高考卷?”

田蓝满脸麻木:“我们那个年代有种职业叫做up主,谁都能录视频,录的内容千奇百怪,有人讲解这个也不足为奇。”

唯一奇怪的就是外挂同志呀,居然连这玩意儿都能翻出来。

看完了两节试卷评点课,他俩没继续待在学校。

大晚上的,天会降温呢,他俩在教室里和衣而卧的话,冻感冒了怎么办。还是老实回家睡觉吧,正好还能商量下后面的复习计划。

这回陈立恒把电视机组的自行车给骑走了。

为了跑业务,他用组装的电视机换了人家一辆自行车,大家都没要彼此的票。

新自行车骑起来挺快,他两条腿也蹬得飞快,车轱辘往前跑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停在了知青点门前。

这会儿大家已经从回来的知青口中知道了田蓝和陈立恒考得很好的消息,居然还没散开,都激动地等他们回来。

吴秀芳直接跟他们吐槽:“你们也别想太多,他们就是想看电视剧来着。”

本来她还打算看电视大学的课程呢,结果大家都守着中央台,非要等电视剧。

太新鲜了,可以搬回家的电影,谁不爱看呢?

这会儿也就是电视剧放完了,大家才想起来自己打的幌子。

田蓝趁机推销:“电视好看吧?赶紧搬一台回家啊。”

蹭电视机的人集体摇头,这会儿他们倒是恢复了精打细算的精明。

有电灯,家里生活方便,即便掏钱他们也乐意。

可电视机一台要200块呢,而且还费电,不如跑到知青点来蹭电视看。

小云她妈一本正经道:“你们别担心,我们说好了,你们这边的电费我们集体平摊,不能白让你们掏电费钱。”

田蓝无奈:“不是这个,电视上有很多内容的,还可以教大家学习知识。”

她随手拧了一个台,在心中暗暗祈祷:“外挂,此时不给力,更待何时!你必须得好好表现。”

电视上的雪花消失了,立刻出现了《大棚蔬菜立体种植》。

画面上的蔬菜大棚就跟变戏法似的,同样一块地,人家能种三四样东西,比兰花花种的还好。

难怪兰花花会搞这个大棚呢,原来是跟电视机学的。乖乖,城里的娃娃就是不一样,学东西的门路都多。

吴秀芳凑上前,十分着急:“那有没有兽医教程呢?”

田蓝让她自己找:“你拧这边看看,说不定有呢。”

吴秀芳拧了下牙膏盖子,居然直接跳出了《兽医产科学》。

有认识字的社员哈哈大笑,立刻鼓励吴秀芳:“你好好学,明年咱们养猪场就不从外面进猪苗了,咱们自己养猪苗。”

田蓝拍拍吴秀芳的肩膀,鼓励她:“加油吧,母猪的产后护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对此感兴趣的社员毕竟不多,大家跟着看了会儿热闹,也就陆续散去。

该回家睡觉了,明天还得早早上工呢。

田蓝没跟着学习,转身进屋去烧水,好早点洗洗睡下。

结果她发现旁边的屋子居然亮着灯,里面还传来人说话的声音:“不要睡,把作业写完再睡觉。”

田蓝推门进去看,惊讶地发现了好几个小学生,里面居然还有来娣的弟弟。

小学的校长就坐在他们对面,满脸严肃:“动作都快点,把小九九背完了才准走。”

几个小孩全都哭丧着脸,瑟瑟发抖。

尤其是来娣的弟弟,田蓝都担心他会当场尿裤子。

她朝来娣使了个眼色,后者赶紧出来,压低声音道:“明天他们就不敢跑来了。”

原来这几家人要么是死活不肯掏钱拉电线,要么就是装了电灯,也不舍得花自家的电费,就想着蹭邻居家的光。

他们几家的小孩当然不乐意这样,非要找有灯光的地方。

来娣她弟弟就使坏,把这群人都带到姐姐这边来,还能光明正大地看电视。

结果校长出手了,直接把他们拎到一旁要考察他们的学习,所以他们就集体蔫巴了呀。

田蓝哭笑不得,突然间想起个事儿,转头和陈立恒商量:“学校不通电了吗?咱们给学校也弄台电视机吧,搞个农民夜校。”

来娣满脸疑惑:“也是电视大学吗?那会讲什么呀?”

田蓝摇头:“这我可说不准,讲的内容可多了,到时候,你也可以跟着学。你秀芳姐姐正在学兽医呢,你要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跟着学。”

屋子里,小学生们终于背完了小九九,哭哭啼啼地跑了。

虐完了小崽子们的校长也心满意足地背着手走了。

田蓝叮嘱来娣早点睡觉,转头准备收拾睡觉。

陈立恒拎了包裹过来,表情有些微妙:“你家寄给你的东西。”

田蓝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我家?”

话音落下,她才回过神,对呀,她在这一世不是孤儿,好像还有父母亲人。

只不过,有跟没有似乎也没啥区别。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她没打扰他们,对方也没传来任何消息。

好像彼此都不存在一样。

田蓝好奇:“他们给我寄啥了?是不是上海的点心啊?那该早点寄,这会儿天都热,千万别坏了。”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一点格调都没有,光知道吃。

原身的家人还是很有讲究的,给她寄了一大堆书,真的是一大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总共17本,分量十足。

田蓝挑挑眉毛,调侃了一句陈立恒:“哎呦,好像我的人缘比你好哎,好歹我这边还有人给我寄学习资料。”

虽然高考预考都结束了,7月7号她就要正式走入考场,现在才收到十几本书,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陈立恒挑了挑眉毛,语气难掩小傲娇:“巧了,我刚好也收到了,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资料。”

嘿!真是绝了。

1980年,全国各地的教材都还没实现统一呢。高考学习资料极度匮乏。各个学校都是依靠各自的老师动手刻蜡纸油印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学校之间还彼此提防。

这种情况下,全国最有名的高考复习资料,就是陈立恒收到的那一套,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

最受欢迎的教材,就是田蓝收到的那17本书,一套要17块钱呢,在现在,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因为太受欢迎,市面上一本难求,你掏钱也买不到。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照这么看,他俩今晚要是早早睡觉都成了罪过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推荐阅读:

重生都市剑仙 铮铁之歌 国服小姐姐666 快穿之大佬她是个吃货 刚扮演金闪闪,被高冷校花召唤了 军工:大摸底,我为国家造出核弹 官场:只手遮天 无与伦比 渣女洗白,分手后被禁欲霸总专宠 天门帝国 我被男友宠上天 网游之召唤万物 玄幻:我有一百个丹田 穿成美强惨仙尊的白月光 贵族学院路人女配 网游之登陆神话世界 至道学宫 长日吟情 十二楼五城 [综英美]哥谭翻车图鉴大赏 琼台月行 小时不识月 一妖当仙救二姨 又卧底从重生开始 与柯学侦探斗智斗勇 好兄弟,怎么成了反派Boss!!! 救世我是专业的 我的老婆是妖王 春日迟 毛茸幼崽,凶兽天灾 与敌为邻 陛下:六皇子他终于造反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